十六世李照,字景元,号华阳,又号守白,太学生,清康熙丁酉(1717年)12月22日生,清乾隆戊戍(1778年)11月15日卒。
华阳公从小聪明敏捷,六七岁进入家塾学习,就已经显现出不同于一般儿童的卓异品质和才能。父寿南公(龄增,字遐年)因居住的后甲堂毁坏,另建诒燕堂,华阳公当时年龄很小,便帮助父亲准备竹头木屑等。寿南公见此情形,高兴的抚摸着华阳公的头说:“古语道:父劈柴,子担柴。将来继承我的家业就是这个儿子了。”年龄稍大一点,华阳公立志要走当时的举子(科举考试的应试人)之路。他静心独处一室,不参与外边的事情,专心朗读记诵诗文,经常彻夜读书。寿南公性情豪放,行为散漫,不从事生产,到他中年的时候,家境日渐没落,华阳公因此几乎没有礼物敬献给老师,只有与弟弟兆龙(李辰,业儒)、洪源(东海)两个人相互激励,刻苦学习。他连续几次参加官府组织的考试没有被录取,后来就再也没有参加科举考试。华阳公向来精打细算,勤俭节约,穿粗布做的衣服,吃清淡的食物,一点一滴地积累,家境日益富裕。
华阳公生性笃诚,孝顺父母,友爱弟兄。当寿南公患病时,华阳公千方百计为父亲治病,以至于恨自己不能代替他去得病,但最终父亲不堪疾病的折磨,不幸离开人世。华阳公悲痛欲绝,致哀致敬为父亲办理丧事。又毕恭毕敬、悉心入微的侍候母亲,使母亲活到了高寿。母亲去世后,华阳公不惜家产,倾囊为母亲办理丧事,准备棺木、衣服和悼念等一切事务都符合礼节的要求。小弟凤山公(李苞)九岁时便失去了父亲,华阳公把他养育成人,为他娶妻成家。后来三弟早年死去,华阳公又为他料理家庭事务。小妹许配给国学生何天章,华阳公为妹妹操办婚事,终于使他们完婚。
华阳公与同宗族、同乡党相处,诚挚殷勤,相互沟通,从不挑起矛盾,和谐相处,患难与共,淳厚敦本。
华阳公到了晚年,专心教育子孙,整日里翻开经书进行钻研和讲解。他的儿子达斋深深理解父亲的志向,经常到父亲居住的堂屋悉心求教,与他共同讨论问题,年龄刚过二十岁,就进入官府设立的最高学府学习,华阳公心情喜悦。华阳公敦厚持重,做人从不粉饰自己,不轻易对人许诺什么。华阳公唯一嗜好是博览群书,广泛学习古今知识,终生乐此不疲。与要好的朋友相处,谈文论道,津津不已;倘若不是相知的朋友,一整天严肃的坐着,不发一言。平常言语神色不粗暴急躁,站立不斜倚,走路不旁视。缴纳租税以及他们母子二人的收入如果多出一、二文钱,华阳公都会亲自到别人家退还给人家,从来没有例外。华阳公享年六十三岁。华阳公原配夫人胡氏、后来娶的董氏和顾氏,这三位夫人都出身名门,行为规范,堪为人师。 华阳公虚怀若谷,终生好学、到老不倦。他敦睦伦理,勤俭节约,砥砺品行,卓然独立于世。
(卷四第80页,卷五大传第24页唐春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