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维公传

        十五世李怀远,字德维,清康熙巳卯(1699年)7月18日生,业医,清乾隆丁亥(1767年)7月3日卒,享年68岁,浦南竹岗里人,是南湄公第四世孙子,慰佳公(李炘)的第二个儿子。

        慰佳公家境清贫,一生廉洁,勤俭持家,他的晚年生活更加窘迫,德维公兄弟很早就辍学,等到他们长大,慰佳公把俩兄弟叫在一起,语重心长地说:“我一生没有什么资产留给你们,你们这一辈凭什么养家糊口呢?做医生是一个理想的职业,从医既可以养生,也可以济世,帮助别人。这是我的夙愿!你们一定要记住我的话,相互砥砺,不懈努力。”听了父亲的一席话,德维公于是与兄长载中公(泽远)两人一心一意钻研中医,学习医术。德维公二十四岁,慰佳公不幸去世,不久母亲去世,德维公捶胸顿足,放声恸哭,悲痛欲绝,虽然家境贫穷,仍按礼仪为父母守丧。

        父母去世后,德维公专心从医,很快在同行中的声誉不断提高,交往的朋友日益广泛,不久德维公娶康孺人为妻。康孺人勤俭持家,打水臼米,操持家务,数年间,他的家整理得井井有条,日渐殷实。

        一个下雨的夜晚,德维公回家路经一个村子,听到一个妇人在哭泣,哭得十分伤心。德维公走过去询问她发生了什么事,这个妇人告诉他,她已经两次守寡,只有一个儿子与她相依为命,可这唯一的儿子今天死了。德维公急忙蹲下身子查看那个孩子的胸脯,发现他心脏微微跳动,身体略微有一点温度。德维公对这个妇人说不要伤心,并给孩子服了一副药,孩子就苏醒过来了。德维公给人看病十分神奇,类似的例子有很多。然而,对经常患病的病人,德维公不曾要求他们支付报酬,对贫困的病人德维公反而想方设法帮助他们、接济他们。因为德维公善于治病,如患小病很快痊愈,他收费少,人们都乐意邀请德维公上门给他们看病。他医德高尚、医术高超,有很高的声誉,这一点都不虚假,是人们所公认。

         德维公有鉴于自己早年失学的教训,于是聘请著名的老师严格教育他的儿子参亭公(调钧,业儒),所以参亭公多次在州、县、乡组织的考试中获得第一名。德维公长孙振芳(兰林,业医)聪颖绝伦,爱好古力学,后来管理家里的一切事务,与贤弟心湄(兰荣,业医,从祀孝悌祠,事载邑志)都继承了祖先的事业。德维公一生忠诚孝顺亲人,尊敬友爱兄长,神情态度凝重端庄,举止大方,乐善好施,年龄快七十岁了,仍然目光炯炯、精神健旺,如同他壮年时期一样。一天,德维公把家人叫到自己身边对他们说:“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了”,然后盘曲双腿坐下来便去世了。人们尤其因为这件事而钦佩他的养生之道。

        有个姓唐的晚辈说:今天从医的人只知道养生而不知道济世,大多数人对所从事的专业知识似懂非懂,即便像车前草、马渤(中药名)虽然微贱但是有用的药材,他们都不能完全明白其性;对患者病情更难掌握其真实的情况,却道貌岸然地自以为有从医本领,自以为掌握了中医精髓和规律。他们给病人看病,只是计较报酬的多少,等到自己的口袋里装的钱多了,还在盘算自家财富还能增长多少。即使到临死仍然思量着家财事放不下,眼睛已经闭上却又突然睁开,唠唠叨叨,叮嘱述说没有休止。

        再看德维公的为人,始终怀着恻隐仁恕之心,不计得失,与人为善。如此看来,今天那些从医的人比之德维公真是差距太大。

        德维公的生平事迹应当流传下去,让后世人学习他济世为人崇高的精神!

(卷二第27页,卷五大传第22页唐春撰)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