渐川公传

        十世李得祥,字元益,号渐川,明正德癸酉(1513年)10月14日生,明万历乙亥(1575年)3月3日卒,享年63岁。府庠生,以子贵赠承德郎,刑部湖广清吏司主事,晋赠中宪大夫,山东济南府知府。南京工部都水司主事南湄公的堂弟。

        十七岁就被补选为郡中弟子,在学校里与南湄公同样有名声,有“李氏双珠”之称。渐川公学习十分刻苦但患严重疾病,好几次生命濒临垂危。于是,他很少再执笔磨砚习文读书,闭门谢客不与人交往,静心疗养,尊崇信奉道家学说,这样过了几年,他身体恢复健康。此时,南湄公已经考中了进士,南湄公对渐川公说:“你的才能必定会超过我,为什么要把你自己封闭起来,消极遁世呢?”鼓励督促他振作精神,参加科举考试,但是,渐川公参加科举考试总是不能被录取。渐川公茫然失意﹐感叹地说:“我的命运难道就是这样的吗?幸亏我有儿子,或者他可以振兴我的家族,这也是我的志向啊!”于是,他把所有收藏的书籍都交给长子伯春。不久参知公伯春登上隆庆庚午(1570年)的荐贤名榜,次年成为进士。按照皇帝恩赐新科进士的惯例,授予渐川公官衔。

        渐川公天性忠孝真诚,母亲金夫人突然暴病去世未及厚葬,渐川公为此抱恨终身,每谈起这件事,都情不自禁的泪流涟涟。他一心一意伺候父亲宾竹公到高寿逝世,此时渐川公已经六十岁了,他亲自为父亲办理丧事,事必躬亲周到细致,下葬的时候,由于悲痛过度以至于扶着拐杖都站不起来。他恭谨待奉堂兄竹沙公和南湄公,就像侍奉父亲和老师一样,凡有召唤一定到达。

        家族中有个名叫绳曾的兄长,受人诬陷被逮捕入狱,渐川公为他仗义直言,终于使他获得释放。有个名叫天祥的人,谨慎守法家境十分贫寒,渐川公可怜他拿出准备供给教师的酬金来接济他。弟弟李征祥与他既是亲兄弟,又有师生的友谊,跟随他出门旅游,路上不巧碰上倭寇作乱,抢走了他弟弟,渐川公大声哭泣,痛不欲生,直到他弟弟被释放。妹妹早逝,他赈济她的孤儿不遗余力,从来没有间断过。其他较为疏远的亲属,有事他都前去帮忙,仿佛救人于水火中一样。渐川公好讲义气,从不因财力有限囊中羞涩而推辞,这样的事情掰着手指头都数不过来。

         渐川公品德高尚,好意对待善事善人、嫉恶如仇都发自肺腑,有话必说,人们对他以师礼相待。渐川公家境并不富裕,每天穿着粗布衣裳吃清淡食物,极少置办家产,不像平庸人那样苟且生存。遇到粮食歉收的年份,他甚至没有干粮。但他拒绝好友唐大行赠送小米,唐对人说:他真是世间的倔强男儿啊!此后不久,唐大行为了躲避贼寇骚扰死于途中,渐川公闻讯急忙赶去吊唁,悲痛地哭着说:我失去了一位良友。长子牢记他的教诲,兢兢业业,并考中进士,在官府和同僚中有好的名声。

        渐川公以正义道德忠孝廉节教育子女。参知公李伯春刚刚考中举人,渐川公写信告诫他:做官一定要做好人,凡事都要谨慎。参知公牢记他的教诲,兢兢业业,在官府和同僚中有好的名声,正想奏请把获得的名号转给父亲,但是渐川公没能等到这一天,就患重病去世,享年六十三岁,仅是中寿,太可惜了!

        家乡的父老有人说,渐川公少年时作了华亭陈氏的女婿,陈氏家富有,想给女儿丰厚的嫁妆,渐川公谢绝了没有接受,说男子汉哪能凭借岳父的资产起家呢?从所带的布包中发现陈氏偷偷送给他的若干嫁妆,渐川公一一把这些东西清理留下,陈氏发现后更加看重渐川公。后来,陈氏被捕入狱,审理了好几年,渐川公挺身而出,为陈氏雪洗冤屈,陈氏临终的时候握着渐川公的手说:你轻视财物,你是行仗义的人。渐川公的盛德从这些事例得到充分体现。

        《论语》说:有盛德者,其后必盛。渐川公生前,长子伯春已经考中进士,渐川公逝世后,已丑(1589年),三子叔春也考中进士。两个人,一个是参政一个是宪使,都赠送给渐川公穿金紫衣的荣耀。次子仲春性格磊落,做事干练有能耐,也是一名大丈夫。他的孙子李继厚戊午(1618年)乡试考中举人,孙子继庸、继度、继廉这一辈人都贤良而有才能,将继承渐川公的遗愿,并发扬广大。李仲春的孙子李之楠,于明天启辛酉(1621年)乡试考中举人。渐川公的恩德将泽及后人,流芳百世。

(祖谱卷二第5页,卷五大传第4页,何三畏撰)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