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世李安祥,字元定,号见汀,明隆庆戊辰(1568年)贡生,明万历巳卯(1579年)举人,沧州知州保安州知州。
父亲茭汀翁世代务农,孝子儿童时不爱学习,南湄公把他招到自己家中,亲手教他学习知识。孝子每日学习结束回家,就给在田间劳动的父亲送饭,而且从不间断。十六岁时,乡里考试罢免了他童生的资格。孝子不服气,向州太守申诉,太守让他用一炷香的时间写一篇文章,孝子立刻一挥而就,太守就破格提拔他为优等生,列在州郡秀才的第一名。过了一段时间,以备选贡生身份进入太学学习,曾经参加应天府组织的统一考试,但多次被春官所阻,不久出任沧州知府,再转任保安州知府。他任职所到之处从不扰民,也不为赢得声誉制造政绩来迎合上级,因此违逆了当权人而辞官。回到家乡后,他勤于耕田,建立乡社,与务农的人常坐在一起谈论,以乡村中的老人为老师,不惜美酒和肉菜与家乡的人相互往来,人们都不知道他曾经是做官的人。
明朝嘉靖甲寅(1554年),倭寇侵入我国沿海一带,在柘林沙 冈等处烧杀抢掠,所到之处,村庄变为一片废墟。见汀公搀扶着父亲茭汀老人逃避祸乱,倭寇突然出现,惊慌中两人走散,茭汀老人被倭寇抓走。见汀公闻讯痛苦地扑倒在芦苇丛中痛哭谋划,他想:“倘若我拿着刀子去与倭贼拼命,我父子却都将白白的送死在贼寇的手里,不如用好听的话说服贼人,见机救人方为上策。”于是,他弯着腰来到抓走他父亲的倭寇驻扎地方。当时,倭贼有的在捕鱼,有的在吵吵嚷嚷吃着饭。见汀公远远的看见一个贼人走过来,急忙迎上去向这位贼人作揖,对他说:“我愿意代替父亲为大王效劳。”他父亲一见就哭了起来。见汀公摆摆手,笑着安慰父亲说:“你为何要惧怕大王呢?大王是讲仁爱的人,不杀你这样的老人。”他看见旁边有一个头颅硕大的人正坐在一面大鼓上吃饭,感觉这个人是倭贼的头领。见汀公就跪倒在这个人面前,向他诉说对父亲的思念之情,声音悲哀。倭贼首领直视他很久,一言不发,突然拔出自己的佩刀削尖手中的筷子,扔给见汀公,见汀公捡起筷子吃了倭贼递给的饭。倭贼首领派遣人代替茭汀老人担担子来到渡口,倭贼首领坐上船,折下木棉花的秸秆用白纸裹上,插在见汀公的头上,释放了他们父子二人。回家途中,见汀公远远望见他哥哥的住宅起火,浓烟滚滚,他急忙跑步去救火。但有个倭贼挥舞着大刀向见汀公索要钱财,见汀公说:“我的口袋里没有什么东西,仅剩下三个古钱,我要急着去救火,不会做对你们不利的事情。”那个贼人伸手接过钱,看着见汀公头上的白纸放他们走了。
起初,茭汀老人被倭寇抓走的时候,人们估计见汀公深入虎口,父子二人必定没有活下来的可能。等到事情平息,父子二人平安归来,远近的人扶老携幼前来打听事情的经过。茭汀老人给他们详细讲述事情过程,人们才知道见汀公冒着生命危险救人的壮举。他父亲所以能成功获救,这都是孝子的力量啊!
见汀公曾担任两个州的知府之职,从政期间有惠民的政绩,但没有活到上寿的岁数,也来不及争取更大的功名使他的父母更荣耀。儿子李南春,辛卯(1591年)乡试为举人,但不到四十岁就去世了。上天报答孝子似乎有些遗憾啊!李南春的儿子名叫李继佑,参加顺天府组织的科举考试,名列第三名。
而今孝子的壮举只是得到督学耿公的表扬,没有听说有奏疏向上级呈报,以公开表彰孝子的感人事迹。这难道不是当今朝廷为政的缺失吗?当今皇上聪明睿智,以仁义和忠孝治理天下,朝廷有三纲五常,君子崇尚孝道、保佑孝道,所以我含着泪将孝子的感人事迹告诉天下人。
(卷二第7页,卷五大传第7页,陈继儒撰)